王明明之'能'是以人物名世,而又兼擅花鸟、山水
来源:北京频道 作者:薛文明
王明明,国务院参事室副主任,1952年5月4日生于北京,山东蓬莱人。自幼酷爱绘画,儿童时代的作品曾到三十几个国家展出,曾获世界儿童画比赛特等奖、一等奖。1978年考入中央工艺美院未入学,同年调入北京绘画院从事专业创作。
现为国家一级美术师、北京市文化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北京市美术家协会主席,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北京市美术系列高级职称评委会副主任、北京市人大代表。全国政协委员,政协第十一届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华夏艺术网[2]已经为其开设名家专题。1969年3月参加工作,曾任北京手扶拖拉机厂工人,北京画院画家、副院长、常务副院长、院长。2000年9月任北京市文化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分管全市美术工作。2010年1月任国务院参事室副主任[1]。2011年4月被聘任为国务院参事。
神童,似乎总是隐喻着一瞬光芒的悲叹。但王明明是幸运的,他的童年获奖无数同样有着耀眼的光环。而这束光仍然能闪烁至今,离不开其父亲王念堂先生的循循善诱,令他深入学习了传统水墨的画法,并拜见了诸多名家,拓展了他的艺术视野,得到了正规创作的训练。更为重要的是王明明没有仰仗于天资的聪颖,一直在默默耕耘,从而走出了艰难的转型期,羽翼逐渐丰满,最终翱翔于艺术的蓝天之中,成为了当代中国传统艺术的中坚力量。
王明明的作品里蕴含着书卷之气,含蓄内敛而又意蕴深长,这源自于他的书法功底,更是他天赋、修养及品格的综合反映。他在研习中国传统技法的同时,还着意于中国古代文学的领会。在对历史著名人物画的表现上,为了展现他们的风骨,王明明把人物的形象融在意境之中,营造出情景交融的画面气氛。他还是个性情中人,注重有感而发,也许我们会惊讶于他的绘画面貌如此多样,技法的运用如此娴熟,他曾说"当一个艺术家面对丰富多彩的世界的时候,他的风格也会有一定的变化,画法要根据不同的感觉有所改变。"
王明明创作理念从小对于传统的东西就学习得非常多,他最喜欢明四家、石涛、八大,还有任伯年、吴昌硕,他广泛地涉猎和吸取他们的营养,这些画家的技法对他的影响都非常大。他举例说,画《兰亭序》,就要先研究历代画家是怎么画这个题材的,等他去兰亭实地考察了以后,他就想自己怎么把个人的感受和从古代画家那里学到的东西有机融合在一起,变成自己的画面风格,这是他的一个主要创作流程。他觉得一个画家必须去研究前人的创作规律和作品成功的各种因素,然后再确定自己如何去吸收这些东西。
王明明年来进行了大量的创作,作品题材广泛,创作有感而发。他力求通透传统,强调意趣,以文人画恬淡美与现代意识相融,以传统笔墨精神与生活深度相融,别具新风。代表作如《杜甫》、《招魂》、《卖炭翁》、《虔诚的信徒》、《苗乡三月》、《林泉高逸》等作品给人留下难忘印象。作品通过泼墨、泼色,工与写、动与静,用点、线、面肆意表现娴精的中国画笔墨,将人们带到梦幻而现实的境地之中。作品多次参加全国大型画展。作品多次参加全国大型画展,引人注目、深得同行们的认同和赞许。王明明曾在新加坡、日本、香港、台湾、加拿大等地举办个展及讲学,影响颇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