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师超书法艺术
来源:山东频道 作者:书画报道网
陈师超,字乃冰、号石壑,1963年10月生,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山东省书法家协会理事,中国书法名城(乡)联谊会理事。
作品入展和获奖情况:
1999年,全国第七届书法篆刻展; 2000年,“龙岗杯”国际书法大展;2001年,第一届全国风景名胜楹联大展;2001年,建党八十周年——翰墨颂辉煌书法大展;2002年,“让世界充满绿”迎奥运全国书画联展(金奖);2003年,全国第二届行草书大展;2003年,“敦煌杯”全国书法大展;2003年,(汉城)国际书法名人大展;2004年,全国第八届书法篆刻展;2004年,纪念邓小平诞辰100周年全国大型书法展;2004年,“羲之杯”全国书法大奖赛;2005年 ,“高恒杯”全国书法艺术大展;2005年,“冼夫人杯”全国书法艺术大展;2005年,第三届全国书法百家精品展;2005年,入围第四届全国正书展;2006年;纪念长征胜利70周年全国书法展;2006年,首届行书展;2007年,纪念老子诞辰2578周年全国书法大展;2007年,纪念傅山诞辰400周年全国书法展;2007年,全国第九届书法篆刻展(提名奖);2008年,全国千人千作提名展;2009年,荣获山东省泰山文艺奖;2011年,《中国书法》“当代书坛名家系统工程—中青年名家提名” ;2012年,山东省书法事业突出贡献奖;2016年,带团到英国进行文化交流(书法);2002年,荣宝斋出版《当代中青年书法十家——陈师超作品集》,其作品先后在北京、广州、兰州、西安、泰安、曲阜等地举办个展或联展,作品并发表于诸专业报刊及大型书法典集或被国内外个人及中国美术馆等多家博物馆收藏。
质朴的 自然的
——读陈师超的书法 朱以撒
第一次到新泰市,就见到了陈师超先生的书法作品,后来又几次读到,渐渐有深印象。从直观上感觉是挺自然的,也挺质朴的。现在希望把字写到这样状态的毕竟还是不多。行草书家所展示的作品品相还是趋于华美流丽的,许多学习王羲之书法者都行走在美观的轨迹上,就我对魏晋书风的理解,不至于如此新、如此俏,写着写着就浮薄了,应该是有一些章草遗韵的,譬如多一些拙朴、厚实的成分,而不至于如此风花。是时尚使然,把行草书写得华美了。宋人王禹偁曾批评“乘笔多艳冶”,意即只注意外在之相。清人吴景旭也认为:“后生好风花,老大即厌之”,“绮丽风花,累其正气”。因为书法不是只从外表满足人的视觉的,更重要的是它的内在能否经得起咀嚼、玩味。
陈师超于汉隶、章草下了很大功夫,他是选择了一条质朴之路来展开自己的审美情怀的,从笔墨情调上来感受,有笔短意长之妙。譬如一幅之中,行笔都是偏向于简洁洗练的,不强调长线的萦绕牵连,也不潇洒挥霍以呈其势,更多地是有节制地使用点、线,适用即好,决不奢侈。这样反而给欣赏者留下了回味、补充的空间,觉得甚有韵味。陈师超的作品也对欣赏者提出了审美上的要求——如何通过并不好看的外在形态,勾沉出内在的含蕴。今草问世之后,书坛中人大多喜好今草,好写今草,其张放敛藏,断续虚实,奇正卷舒的自由度显得更大,似乎更能展示一位书法家的纵横捭阖的才气、技法。而章草在结构分布上有其相对谨慎自守的一面,要写出生动、变化需要有更大的概括能力、想象能力。陈师超钟情章草又不泥于章草,在实践中勤思善悟,延伸了章草的表现趣味。譬如在章法上就多以参差行,在结构上多以变宕来使之丰富,同时以枯墨、涨墨的互为对比来使之有趣味。书法创作是需要以思考作为基础的,对比陈师超多年来的作品,是能看到他的递进,有别于故我,心态、手态都在逐渐地舒展开来,以至挥洒自由。
自然地书写是陈师超一个很大的特点。书写,从表面上看是一位书法的肢体形态,实则是心态的体现。一个人掌握了技巧以后,在纸上施展似乎是不成问题了。实际上,能不能做到自然书写是个大问题。为什么而书,又当如何书,往往会给人以困扰。不自然的书写表现并不鲜见,为了参展,为了竞赛,画蛇添足,东施效颦,都显示了一位书法家有意为之的非自然的心态。因此在很多时候,成人之书写的自然态尚不及孩童。陈师超的作品有一种自然之趣,有一些诸如率意、信手、即兴的成份,有的作品看来不动声色信笔而走,不衫不履自会有一种风情。从细处来审视,有的还欠细致到位,但整体的自然程度高,使人读罢,有水自流花自开的自在,而不是矜持的、用意的、用力的。有的书法家创作是为外界的。心机是外倾的,陈师超则是自己内心的需要,有需要,才动笔。这样就使书写过程无顾籍,达到轻松和自然。近年来书法作品中的陈师超,点缀添加越来越多,延伸到非创作的工艺手段以为时尚。陈师超的创作基本上持守于俭、简、净,用这种手法营构一件书法、一个书法世界。
陈师超的书法作品显示了一种古意,显示了崇尚古人的成果。他是注重追远的,这样就会使自己的书风与时风拉开距离,务于实而忘于华,警惕风驱云趋天下雷同的弊端,巩固自己的审美立场,使自己行走在书法艺术的通衢上。当然,陈师超的书法还可以更讲究一些细致,朴而不失于野,质而不失于俚,在现有的笔墨情调中更纯粹、坚韧。陈师超正当盛年,这个年龄正是有的书法家进步,有的书法家落后的关捩。因此实践之余,多进行学识修养上的培养,多阅读研究,多锤炼和谐书法语言的能力,尤为重要。同时广博吸收,对风格跨度不同的作品给予关注,拓宽自身的表现空间,仍需不懈。
书坛光景常新,期待陈师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