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收索: 秋拍 艺术品 收藏 拍卖

浑厚大气汉隶风——中国知名书法家邹德忠

来源:未知 作者:admin


 
    邹德忠,笔名齐惠,别署知不知子,斋号知不知斋,男,山东烟台人,1938年2月生。画作既有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又有书法本体技、艺、道的综合传承,亦具科学、豪迈、风采、场的现代审美精神。四体兼擅,尤精隶书和行草书。隶书以汉录为基础,熔铸篆书、简牍、魏碑的结体、笔意于一炉,中锋铡铎兼施,方笔圆笔互用,撇捺分披,波横生动,醇厚率逸,古奥清奇,风貌独具。行草书以二王为宗,杂糅酿造,形成跌宕骄健、奇崛典雅、气韵酣早的格调。作品多次入选国内外大型书展,并在天津、石家庄、烟台、新加坡、澳门、台湾、北京举办个览,多幅作品被国内外博物馆、纪念馆及个人收藏。参与筹划建设并刊刻多处大型碑林。主编《当代中国书法作品集》、《当代中书法艺术大成》、《怀素草书全集》、《中南海珍藏书法集》、《寿山石欣赏》、《邹德忠书法集》、《中国历代书法家我名辞典》等。现为中国书协理事,中国书协中央国家机关分会常务副主度兼秘书长,中国文联书画艺术中心副秘书长,中国收藏家协会副秘书长,中国书协书法培训中心教授。中国书法家协会(香港)主席。


 尹旭〔宁夏社会科学院研究员〕
 

    邹德忠在隶书艺术上的成功,也是一个“熔古铸今”的结果。“熔古”使我们从他的隶书艺术中看到了传统的一系列的优良因素;“铸今”,使我们从他的隶书艺术中看到了独领风骚的风格自我。而这种风格自我的基本格调,已极大地有别于传统隶书的端庄凝重、雄伟自持,而以其雄健奔放,潇洒飘逸,天真浪漫为人刮目相看了。我有时觉得,传统隶书,是“静”的,邹德忠的隶书则“动”起来了。
 


付京生〔著名书法理论家〕
 

    他的书法是美的艺术,但更是修炼心灵的载体,是用心灵、用情感、用热血浇灌的精神图腾。
 

    他一贯认为,鲁迅曾说过的汉字具有的“意美”“音美”“形美”这三美,在“用笔之妙”的作用下,章法构成的作用下,会构成一种巨大地撞击人心灵的艺术张力,而他自己的书法,以正是在汉字的“意美”“音美”“形美”以用“用笔之妙”的共同作用下,达到了出神入化的境地。
 

    他的书法的内在的精神气息之美与其书法的外在形式美,如珠联璧合,相辅相成,共同造成了一个有一个用心灵、用感情、用热血浇灌的精神图腾。
 

    邹德忠的书法总是感觉是有汉唐气象,汉代崇尚隶书,实际上把先秦文化的精神容纳入汉隶之中了。在邹先生的书法里这些精神体现得比较充分。
 


叶鹏飞〔常州博物馆研究员〕
 

    他的篆隶结体中和宽博,但他夸张用笔的张力,使得结体特别紧密,产生了庙店式的雄浑之气。对着其端正的严穆,又篆烟缭绕的书法,总是有肃然起敬的感觉。
 

    行草书作品一如其人的朴实敦厚,亦是多方面具备努力揉融碑帖矛盾的产物。最初得力于王義之遗风,揉融了隶书的横势,使字形多的宽博,与其篆隶相得益彰,形成自己独有的艺术风格,在他的行书之中,更多的是他的自我意识,他用笔铿锵有力,加强了中锋的“劲”和“力”的同时,有取侧锋之“研”,在平和朴实中求变化。
 



  中国书协中央国家机关分会常务副主席兼秘书长、中国书协书法培训中心教授邹德忠在书坛辛勤耕耘了几十年,并曾多年负责中国书协组联工作。几十年的艺术实践与工作实践,使他很早就认识到书法是具有实用与审美双重内涵的艺术形态,故他作书,不作忸怩之态,不在汉字过分的夸张变形上下工夫,而是注重载文通字顺的基础上表现书法的神采和风骨,以期通过对书法的内在精神气息的表达,使欣赏者不期然产生情感共鸣,得到高尚的精神陶冶。
 

  邹德忠特别注重人品的自我修养。凡与他有过交往的人,都深知他是一个待人真诚、积极进取、乐于奉献的人。而正是这种人品性格,使他的书法风格有着一种特殊的生命勃发的气息的表达,有着一种特殊的稳健与清雄的气息。
 

  邹德忠对自己所书的文字内容有他自己的标准。这些标准包括:(1)与健康的人生价值指向息息相关,譬如“不因报勤修功德,岂为功名始读书”、“宠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望天上云卷云舒”等联语,都是值得反复咀嚼体味的名言佳句;(2)与社会道德导向息息相关,譬如书范仲淹《岳阳楼记》,再譬如写“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兰虽可焚,香不可夺”等名言佳句,则表现他对社会道德导向的殷切关注;(3)与陶冶高尚的人品性灵息息相关,如他所书洛宾王《易水送别》、毛泽东《沁园春 •长沙》等作品,无不是荡涤心灵、壮人胸怀的力作。
 

  在邹德忠看来,汉字在现代社会具有强大生命力,所以他一贯主张,无论如何处理书法的点画结构,无论如何借鉴现代艺术的有益形式,汉字仍然是书法的最基本的媒介。他认为,对中国人来说,用感情、用热血浇灌一个汉字就是培养着一个精神图腾。鲁迅曾说过汉字具有“意美”、“音美”、“形美”,邹德忠的书法,正是在汉字的“意美”、“音美”、“形美”以及“用笔之妙”的共同作用下,达到了很高的艺术境地。
 

  艺术史论家朱京生曾有专文论及邹德忠的书法,认为他的书法具有“文心潇洒,博涉兼融”的审美特征。仔细揣摩其书法,朱京生所言确非虚妄之词。譬如他的隶书联“几多怪石全胜画,大半奇花不识名”,用笔从容稳健,端庄之中显出精神抖擞之态,并于朴茂中蕴有爽朗之美。此作行笔从容稳健,点画丰厚,但结体仍很舒朗,线条苍浑而变化丰富,其提按顿挫的节奏感清新且壮美,给人以磊落庄重的美感。
 

  邹德忠的隶书,结体近似《乙瑛碑》,有《张迁碑》笔意,并融合了金文、北碑笔法,线条极有张力,写得点画奇崛、风格古拙犷猛,具有刚健、跌宕的美感,表现出古朴灿烂的风范,足以体现其深谙书学要谛、融会百家成一体的胸怀与气度。这其中具有双向的审美内蕴。从宏观上看,他的书法开张放达、骨气豁爽;从微观方面看,他的书法又具有极高超的微妙变化。譬如“谁填沧海,我造昆仑”隶书中堂,总体上看是大气磅礴,有英烈气;而从细节上看,其每—个点画都内蕴着极高难、极复杂的运笔技巧。
 

  邹德忠是现代新儒家学说的鼓吹者。现代新儒家提倡真、善、美是社会道德的根据及人生价值之所在。这种观念渗透到书法,便是书法是人格精神的外显。书法家虽然也注重书写的内容,但更注意的是怎样去写才能写出有情有味、能象征某种崇高境界的点画线条。邹德忠也一样,较为注重继承中国儒家学说的本体论。他的这一观点的意义就在于,通过书法学习,人们可以避免那种本体与现象、主体与客体、人与自然对立的弊端。邹德忠认为,中国传统文化不仅要现代化,而且可以世界化。在他看来,西方已经进入“后现代化”阶段,出现科技成果与人文价值严重不平衡的危机,人们在享受发达科技的同时,明显地感到人的价值意义的失落,而中国儒家思想的世界化有助于解决“后工业文明”所面临的许多问题,并认为儒家思想在继先秦至隋唐的第一期发展和宋明的第二期发展后,是完全有可能进入第三期发展的,并且重要的是儒学的第三期发展将可能是具有世界性意义的。如是观之,邹德忠的书法是美的艺术,但更是修炼心灵的载体,是用心灵、用情感、用热血浇灌成的精神图腾,是中国当代书法中令人关注的一种样式。

友情链接: 中国美术馆 中国书法家协会 中国美术家协会
设为首页 | 本网人员 | 招聘信息 | 联系我们 | 收藏本站

书画报道网 主编信箱:1745606666@qq.com 电话:010-87286163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号:鲁ICP备16003666号-1

版权所有:书画报道网 Copyright 2000-2017 shuhuabaoda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扫一扫 求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