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建勋:潜心篆刻四十载,方寸之间写春秋
来源:书画报道网 作者:薛文明
王建勋,字雄之,号清心斋、三近轩、定慧草堂,著名军旅书法篆刻艺术家。1962年出生,河北定州人。擅书法、工篆刻,兼及诗文,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文联注册文艺志愿者,中国文艺志愿者协会会员,中央国家机关书协理事,文化部中国国际书画艺术研究会理事,中国书画家联谊会理事,北京艺术创作中心常务副主任,北京传统书画艺术研究会副会长兼监事长,中国榜书艺术研究会理事,中华诗词学会会员,中国楹联学会会员、书法艺术委员,北京书协会员,北京中韩书画家联谊会会长助理,中国书画院、中国禅佛书画院、世侨会书画院副院长,中国艺术创作院创作员,北京世纪名人国际书画院院士,雅昌艺术网签约书法家。
王建勋先生自幼喜爱书法,尤其痴迷书法篆刻。上中学时,他开始在父辈和老师的指导下临摹字帖,对老师的粉笔字、大街上的标语、店铺的牌匾倍感兴趣,经常到刻字店向师父讨教刻印之法,十几岁时便为街坊邻居书写对联,他为乡亲朋友所刻的多方印章、印版至今仍在使用。可以说,其当时在乡亲当中已小有名气,可谓心灵手巧、多才多艺。然而,建勋先生却说:那时只是兴趣爱好而已,拙作难登大雅之堂。王建勋先生总是学道谦逊,常若不足,这一切都为其日后的艺术发展打下了非常好的基础。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王建勋入伍后,因“会写大字”颇受领导的垂爱,他先后多次被派出参加连队板报培训和比赛,在部队首长的点拨、支持下,逐步走上了书法艺术道路的正轨。在部队紧张的工作训练之余,几乎把全部业余时间和节假日都用在了研习笔墨上,当时他去的最多的地方是古文化街琉璃厂,凭着对艺术执著的追求和不懈的努力,终于展露出了其在书法篆刻艺术方面的天赋,并有幸得到了著名古文字学家、篆刻家康殷先生的指教。在先生的悉心教诲下,加之其求知若渴的原动力,其书法篆刻艺术水平与日俱增,有了长足的进步。期间,书法对《张猛龙碑》、《张迁碑》用功最深,旁涉行草、金文;篆刻以汉印为宗,临刻古印百余方,多得先生亲点和赞许。
九十年代初,拜著名书法篆刻家凌士欣先生为师,深得先生亲授,并遍访京城名家,广集博采,先后得到了王遐举、权希军、沈鹏、欧阳中石、王镛、李铎、张飙、邹德忠、李力生、孟繁锦等书法篆刻大家的指点和鼓励,三十余年军旅孜孜不倦,笔耕不辍。
王建勋先生的书法,初入汉魏、晋唐,后得力于宋明诸家,书作诸体皆擅,各具风貌,尤以行草、隶书见长。所作舒展流畅,雄劲稳健,刚柔相济。书风气势开张,意境清新简远,具有鲜明的艺术个性,先后多次在军内外举办的书画大展中获奖。
王建勋先生的行草,勇于摆脱技法束缚、十分注重情性宣泄。《毛主席词、沁园春·雪》(138×67cm)情驰神怡之际,翰墨淋漓,连绵飞动,起伏迭宕,生机郁勃,似龙蛇飞空,势不可遏。
王建勋先生的隶书挹酌张迁猛龙之拙朴淡雅,取会二爨之奇态逸趣,融入盂鼎金文之古风。体势傾崎,不取正局而以险致胜;不拘一格,长短自然皆各因其体;鳞羽参差,大小错落似繁星灿烂;阴阳相应,俯仰有致且向背分明。运笔方圆兼施,笔画粗细相间,精巧灵动,沉着有力,精密流畅,古妙异常。不泥成法,化机得魂,自出胸臆,别开蹊径。
王建勋先生的篆刻,得益于对古玺印的倾心临习和对古文字的学习领悟,作品字法严谨,章法得体,印风空灵简约,既有师古不泥之新意,又有刀笔并重沉稳古厚的金石气息,应邀为多位国家领导人和百余位书画名家治印,深得大家和同道们的称道。
一名真正的篆刻家,不可能就刀论刀,就石论石。否则,他便是合格的石匠而非篆刻家。一名真正的篆刻家,不一定修习设计,也不一定必须是文史,书画全才。王建勋深知其理,对每一枚印玺内蕴中的道理,他都早已了然于胸。小小的一方印,经过他手后都彰显着学问和深厚功底,其间有色有空,有虚有实,有阴有阳,蔚然成象,贯通万物。方寸之间,气象万千。
其书法篆刻作品,先后在百余家报刊发表或作专题介绍,入展中国书协第二届刻字艺术展,全军第二、五、六届书法篆刻展及抗战胜利70周年全军美术书法作品展,第三、四、五届中国名人名家书画精品展,第三、四届中国马来西亚书法联展,中韩国际书法联展等,多次参加军地书画大展并获奖。2008年9月,作品入选搭载神舟七号飞船上太空,并参加国内外巡展,系全军20位入选艺术家之一。2015年10月,作品荣获米兰世博会暨威尼斯颁奖盛典“米兰国际金奖”;2015年11月,作品荣获“笔歌神州”北京电视书法大赛一等奖,全国廉政文化书画展优秀奖,2019年11月,被中国楹联学会评为全国百名楹联书法家。
王建勋先生曾任首届、第二届“沈鹏诗书画奖”大赛评委,曾多次随中国文联“送文化下基层”慰问边防部队,随中国书协“送万福、进万家”慰问国家部委及党政机关,应邀为多部电影、电视剧题写片名。近年来,其作品多次在保利、翰海等知名公司组织的拍卖会上成功拍出。出版有《王建勋书法篆刻艺术作品集》、《王建勋名人名家印谱精选》等。
军旅书法篆刻艺术家王建勋,有着坚韧的意志作风,严谨的处事风格,机敏的思维方式,且为人厚道,待人诚恳,并对儒、道、佛等古文化的学习颇有心得,这为他不断提升自己的人生境界和艺术品位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我们深信,在不久的将来,建勋先生在书法篆刻艺术上会有更大的突破,其一枚枚作品最终必将成为我国书法篆刻艺术殿堂中闪耀的瑰宝。(孟新华 薛文明)
王建勋先生自幼喜爱书法,尤其痴迷书法篆刻。上中学时,他开始在父辈和老师的指导下临摹字帖,对老师的粉笔字、大街上的标语、店铺的牌匾倍感兴趣,经常到刻字店向师父讨教刻印之法,十几岁时便为街坊邻居书写对联,他为乡亲朋友所刻的多方印章、印版至今仍在使用。可以说,其当时在乡亲当中已小有名气,可谓心灵手巧、多才多艺。然而,建勋先生却说:那时只是兴趣爱好而已,拙作难登大雅之堂。王建勋先生总是学道谦逊,常若不足,这一切都为其日后的艺术发展打下了非常好的基础。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王建勋入伍后,因“会写大字”颇受领导的垂爱,他先后多次被派出参加连队板报培训和比赛,在部队首长的点拨、支持下,逐步走上了书法艺术道路的正轨。在部队紧张的工作训练之余,几乎把全部业余时间和节假日都用在了研习笔墨上,当时他去的最多的地方是古文化街琉璃厂,凭着对艺术执著的追求和不懈的努力,终于展露出了其在书法篆刻艺术方面的天赋,并有幸得到了著名古文字学家、篆刻家康殷先生的指教。在先生的悉心教诲下,加之其求知若渴的原动力,其书法篆刻艺术水平与日俱增,有了长足的进步。期间,书法对《张猛龙碑》、《张迁碑》用功最深,旁涉行草、金文;篆刻以汉印为宗,临刻古印百余方,多得先生亲点和赞许。
九十年代初,拜著名书法篆刻家凌士欣先生为师,深得先生亲授,并遍访京城名家,广集博采,先后得到了王遐举、权希军、沈鹏、欧阳中石、王镛、李铎、张飙、邹德忠、李力生、孟繁锦等书法篆刻大家的指点和鼓励,三十余年军旅孜孜不倦,笔耕不辍。
王建勋先生的书法,初入汉魏、晋唐,后得力于宋明诸家,书作诸体皆擅,各具风貌,尤以行草、隶书见长。所作舒展流畅,雄劲稳健,刚柔相济。书风气势开张,意境清新简远,具有鲜明的艺术个性,先后多次在军内外举办的书画大展中获奖。
王建勋先生的行草,勇于摆脱技法束缚、十分注重情性宣泄。《毛主席词、沁园春·雪》(138×67cm)情驰神怡之际,翰墨淋漓,连绵飞动,起伏迭宕,生机郁勃,似龙蛇飞空,势不可遏。
王建勋先生的隶书挹酌张迁猛龙之拙朴淡雅,取会二爨之奇态逸趣,融入盂鼎金文之古风。体势傾崎,不取正局而以险致胜;不拘一格,长短自然皆各因其体;鳞羽参差,大小错落似繁星灿烂;阴阳相应,俯仰有致且向背分明。运笔方圆兼施,笔画粗细相间,精巧灵动,沉着有力,精密流畅,古妙异常。不泥成法,化机得魂,自出胸臆,别开蹊径。
王建勋先生的篆刻,得益于对古玺印的倾心临习和对古文字的学习领悟,作品字法严谨,章法得体,印风空灵简约,既有师古不泥之新意,又有刀笔并重沉稳古厚的金石气息,应邀为多位国家领导人和百余位书画名家治印,深得大家和同道们的称道。
一名真正的篆刻家,不可能就刀论刀,就石论石。否则,他便是合格的石匠而非篆刻家。一名真正的篆刻家,不一定修习设计,也不一定必须是文史,书画全才。王建勋深知其理,对每一枚印玺内蕴中的道理,他都早已了然于胸。小小的一方印,经过他手后都彰显着学问和深厚功底,其间有色有空,有虚有实,有阴有阳,蔚然成象,贯通万物。方寸之间,气象万千。
其书法篆刻作品,先后在百余家报刊发表或作专题介绍,入展中国书协第二届刻字艺术展,全军第二、五、六届书法篆刻展及抗战胜利70周年全军美术书法作品展,第三、四、五届中国名人名家书画精品展,第三、四届中国马来西亚书法联展,中韩国际书法联展等,多次参加军地书画大展并获奖。2008年9月,作品入选搭载神舟七号飞船上太空,并参加国内外巡展,系全军20位入选艺术家之一。2015年10月,作品荣获米兰世博会暨威尼斯颁奖盛典“米兰国际金奖”;2015年11月,作品荣获“笔歌神州”北京电视书法大赛一等奖,全国廉政文化书画展优秀奖,2019年11月,被中国楹联学会评为全国百名楹联书法家。
王建勋先生曾任首届、第二届“沈鹏诗书画奖”大赛评委,曾多次随中国文联“送文化下基层”慰问边防部队,随中国书协“送万福、进万家”慰问国家部委及党政机关,应邀为多部电影、电视剧题写片名。近年来,其作品多次在保利、翰海等知名公司组织的拍卖会上成功拍出。出版有《王建勋书法篆刻艺术作品集》、《王建勋名人名家印谱精选》等。
军旅书法篆刻艺术家王建勋,有着坚韧的意志作风,严谨的处事风格,机敏的思维方式,且为人厚道,待人诚恳,并对儒、道、佛等古文化的学习颇有心得,这为他不断提升自己的人生境界和艺术品位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我们深信,在不久的将来,建勋先生在书法篆刻艺术上会有更大的突破,其一枚枚作品最终必将成为我国书法篆刻艺术殿堂中闪耀的瑰宝。(孟新华 薛文明)